正值汛期,一场强降雨如猛兽般来袭,给汤河口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。在这场与天灾的较量中,汤河口镇纪委挺身而出,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,成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力量。
冲锋在前,筑牢安全防线。强降雨来袭,在镇党委安排下,镇纪委、各村纪检委员迅速响应,按照防汛应急预案积极投身到转移群众的工作中。他们与镇村干部紧密协作,对居住在低洼地带、山体附近等危险区域的村民进行耐心劝导,在监督的同时与包片领导、包村干部一同走访排查,将危房险户及时转移至安全场所。在大家的努力下,众多村民安全撤离,成功避开了可能到来的危险。
7月27日,古石沟门村党支部书记突然接到村民的紧急报告:村口国道路面出现塌陷,外侧车道护栏已脱落,内侧车道仍有车辆冒险通行!村内信号中断,无法求援,但道路问题关乎重大,支部书记火速赶往镇政府汇报情况,同时指挥班子成员迅速设置临时路障,拦截车辆。村纪检委员彭玉江等人立即行动,就地取材,用树枝、石块沿红绿灯将道路封闭,大声呼喊叫停行驶车辆。仅仅10分钟后,险情送达镇政府,又10分钟后,镇政府工作人员携带专业警戒设施火速赶到现场增援。在村民与政府工作人员的合力下,不到20分钟,牢固的警戒线已拉起,警示标牌醒目矗立。而就在警戒措施到位后不久,该路段出京方向发生更大规模坍塌,路面断裂形成宽约4米、深约8米的巨大缺口。8月2日早6时,历经连日抢修的国道111解除封控,恢复通车。
严格监督,确保防汛措施落实。按照区纪委的工作指示,汛前,汤河口镇纪委重点监督食品、沙袋、钩机、铲车等应急储备情况,仔细检查物资的数量是否充足、质量是否合格,确保关键时刻物资能够派上用场。同时,对危险区域及危房险户、养老院等安全转移情况进行严密监督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角落。
汛中,镇纪委加大监督力度,检查村“两委”、包片领导、包村干部24小时在岗在位在责情况,确保指挥体系顺畅运行。对重要河道、沟口人员值守情况进行突击检查,保障河道巡查无死角。一旦发现堵塞水沟、道路、塌方落石等问题,立即督促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清理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。通过现场督察,镇纪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,并建立详细的台账,进行挂账督办,确保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,每一项防汛措施都能落实落细。
持续跟进,助力灾后恢复重建。随着抢险救灾工作的推进,汤河口镇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灾后恢复重建。在灾情统计方面,镇纪委向所有参与统计的驻村干部、村干部强调,必须严格遵循统计规范,坚决杜绝虚报、瞒报等行为,保证数据真实准确,为后续的救灾和重建工作提供可靠依据。对于受损的道路交通、电缆电路等基础设施修复工作,镇纪委加强监督,督促相关部门加快修复进度,保证工程质量。对受灾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,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,及时回应群众关切。针对受损塘坝、桥梁、房屋等安全隐患排查工作,镇纪委也将持续跟进,确保隐患彻底消除,保障群众日后的生活安全。
在这场防汛救灾的战役中,汤河口镇纪委始终坚守在一线,既是监督者,又是参与者。用坚守和行动,为汤河口镇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纪律“堤坝”,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,也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力量。(文/梁晓杰)